在游戏出海行业,海彼游戏是一家令人印象深刻的公司。从曾经闯入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下载榜TOP10的《弓箭传说》,到死磕肉鸽的爆款游戏《Survivor!.io》,月流水过亿的《弹壳特工队》,在延续自家游戏风格的基础上做出新的尝试,均取得不俗成绩。7月27日,由数数科技发起的《2023年游戏数据驱动大会》在上海举办。在本次会议中,海彼游戏CEO王嗣恩带来了《从<弓箭传说>到<弹壳特攻队>,Habby的游戏制作方法论》主题演讲,向与会嘉宾分享海彼频出爆款的秘诀。Habby一直定位在中度休闲游戏领域,在变现方面,海彼游戏很早就实现了“IAP+IAA”混合变现模式。在IAA下降的背景下,IAP对IP的需求需要进一步的探索、使得付费深度要不断的增加。另外,游戏行业正在持续发生变化,海彼游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:首先,是玩法的创新已经变得非常困难。尤其是很多重度游戏,也会放一些休闲玩法做广告、从而使得我们的获量成本大幅度的提高。对于中度休闲来说,目前并不是好的出场时间,海彼游戏也在面对这种情况加以探索。其次,从2019年到现在,海彼的产品发行一直在随局势变化。过去爆火的产品在发行过程当中出现许多变化。最开始,《弓箭传说》的发行,是以获量为主、并没有进行更多的精细化的本地发行。但直到《砰砰法师》出来,海彼游戏发现,随着游戏系统做的越来越有深度、其区域化发行也需要做一些精度调整。除了精通本地化翻译之外,本地化发行中还需要完成针对区域文化的沟通和社区维护。在获量层面,海彼最开始是纯粹的买量。到后面,随着中国多数厂商强势出海,国外厂商也都开始在手游上发力,从而使买量成本水涨船高。对此,海彼做出了相应调整,比如在产品发行的初期用“网红直播”预热。这些网红往往是跟游戏相关的,有一些是游戏播主、有些可能是跟游戏相关的生活播主。通过这样的预热,能够带来具有传播效应的优质内容。其次,海彼游戏发现,发行到一个阶段之后,线上获量可能遇到瓶颈期,要突破这个瓶颈期,在韩国、日本、中国台湾地区线下的媒体,类似楼宇广告可以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。所以游戏在遇到线上推广瓶颈的时候,尝试通过线下也能获得非常不错的效果,至少ROI 是打正的,而且它能够让用户群体又产生一次扩圈。另外,海彼游戏在商业上也在持续探索。《弓箭传说》刚出来的时候就是一套天赋加装备系统,这样从付费到变现不够好。通过几个游戏的探索,包括《砰砰法师》《Kanja Run》,再到后面的《SSSnaker》,每一个游戏在商业IP设计上其实都是在进步的,它的变现能力也是在逐步增强。我们基本上是遵循着“逐渐进化”的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,它的付费设计是跟我们的玩法内容高度搭配的,这样才会产生既具有长线的玩法内容,同时能够让变现达到一个新的高度。即使IAA的占比已经非常低,可能有些时候10%都不到,海彼游戏依然坚持做混合变现。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,海彼游戏旗下有多款大DAU产品,如果有90%以上的用户不产生收益,会导致在游戏玩法的设计上忽略“可玩性”的层面,而会更多纯粹的向重度的某些游戏一样去做“付费深度”,这会导致大DAU游戏的可玩性下降,在这种下降的情况下,游戏生命周期和口碑都会堪忧。海彼是一家游戏公司,由于不能像其他游戏一样有强劲的长线收入,他们采用混合变现的策略,即使只有10%-20%的比例,仍然让免费玩家为他们产生收益。海彼始终把长线内容放在首位,尽管竞争越来越激烈,也不会把免费玩家卡出去,或者说有一些不付费一定过不去。他们没有纯粹的“卡点”,即使每天看20个广告,也能够过关。
每个月,海彼都会有一些新的玩法或者内容进去,而不是纯粹的付费项目。他们的更新会注重长线的内容。在新的产品制作的时候,海彼还是会考虑到单局玩法,不会纯粹的去做游戏变现,虽然从发行层面来看最本质的就是ROI,但是我们依然还是坚持在创作过程当中,加入上述玩法。
自然量主要来自于这些传播渠道,一个人玩可能会带动一个群体一起玩,还有一些人会自发做视频分享,这些都会增大游戏相关的搜索及推荐。尽管买量的时候看起来好像自然量占比很低,但实际上并不低。只要买量便宜,一般自然传播量都高。原因是归因的算法会强制将自然下载的东西归因到它那去,只要看过关广告,就会归因到平台去了。因此,自然量对于游戏的推广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另外,海彼游戏正在关注AI技术,利用先进技术优化工作流程。海彼对于AI的思考是:AI一定会改变未来游戏行业创造的工作流、会重构游戏,重构游戏的制作。王嗣恩认为要从公司最高层去重视,然后有专职岗位去探索,而不是说把AI 的美术给美术去探索,把AI 的文案给剧情去探索,因为他们可能默认会反对,他会说AI 现在做东西不靠谱,还不如我画的,所以我们就不去弄。专职探索使得它形成的成果去重构工作流,这样一定会带来不错的效果。AI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、至少这个阶段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会完全颠覆,未来可能会颠覆;所以我们要积极拥抱,在不同的阶段、用不同的方法放到工作中来。